有毒!”
老王把缩了回来,咽了口唾沫道:“喂,你们说还有没有关了?这种暗器应该是一次性的吧?射完了应该就没了吧?”
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说肯定的话,人战战兢兢地从甲壳后面探出头来,在电筒的强光照射下,终于看清这座长生宫的完整面貌。
长生宫里面也非常空旷,四周角落里各立着一尊两米高的灯柱,上面各擎着一只足圆鼎,在一条鼎足上延伸出一条龙形握柄,呈引颈欲腾之状。火光正是从圆鼎里面发出来的。
“卧槽,这里面装的是什么灯油啊?能烧几百年不灭?”老王诧异地喊道。
苏睿和梓杨都没有回答,他们的目光被长生殿正的事物给吸引了。
在长生殿正央有一块巨大的方台,上面参差不齐地堆放着几个黑乎乎的事物。
在电筒灯光的照射下,可以看出这几样容器一般的事物都有一米多高,底下有的是足、有的是四足,有的是圆腹,有的是方身,上方边缘处都有两只立耳。
容器看起来年代久远,通体呈青黑色,上面似乎还雕饰着奇形怪状的花纹。
“这、这难道是青铜鼎?”梓杨惊呼道。
苏睿点点头:“没错,就是青铜鼎!”
梓杨数了数,台子上一共放了九只模样各异的青铜鼎。
看到偌大的宫里除了四个灯柱还有九只青铜鼎之外别无他物,老王有些失望。这些东西看样子都笨重的很,光一件家伙起码也有上千斤,根本没办法搬出去,看来这次又要空而归了。
“走,我们过去看看!”苏睿说道。
一想到青铜鼎里面有可能盛了宝物,老王眼睛又是一亮,示意梓杨和苏睿走在自己身后,双举起插满长箭的甲盾挡在身前,人一步一步地向前。
虽然从门口到九鼎的位置只有十来米的距离,人却走了好一阵,凝神屏息,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小心翼翼地走一步停一下,唯恐从某个黑暗的角落里又射出一阵箭雨。
好在这一路上没有再发生什么意外,众人顺利地走到台子边上,看起来长生宫里只有门口那一道关。
人还是不敢大意,到了放置九鼎的台阶边没有着急上去,而是先仔细观察放置九鼎的平台。
这是一个长宽各有十米,高二十公分的平台,看样子也是实木拼成,四四方方,上面的九只青铜鼎按照九宫格的方位摆放。
“咦,铜鼎下面还有字。”梓杨用灯光照着一只足圆腹青铜鼎的底下,木台上面用小篆刻了两个拳头大小的字。仔细辨认了半天之后,梓杨喃喃道:“好像是篆体的‘荆州’。”
“看看其他几个鼎下面刻得什么。”苏睿说道,人沿着方台缓缓移动,在旁边一个四足方身的青铜鼎下面,刻着篆体的“扬州”两字。
沿着这尊青铜鼎转过去,其它两尊分别是“徐州”、“青州”。方台每一面上都有只鼎,下面都是刻着同样大小的两个篆字。转到刻着“兖州”的青铜鼎时,他们已经到了殿门的对面,可以看到背后的木墙上排列着一些细小的孔洞,应该就是刚才利箭射出的地方。
“小心点,说不定还有些弓箭没有触发。”梓杨提醒道。
老王连忙把甲壳竖在背后。
梓杨看了看这些细孔,又看了看殿门的方向,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匠心独具。所有的利箭都是从九鼎之间的缝隙穿过,直接射向殿门,没有一支利箭碰到方台上的青铜鼎。
苏睿仔细观察着兖州鼎上的花纹说道,“这些青铜鼎上铸的是饕餮纹和龙纹,鼎身上还有甲骨,再结合下面刻得字……这难道就是传说的镇国神器——禹王九鼎?”
“啥、啥玩意儿?雨王?鱼王?”老王又听懵了。
苏睿跟他解释道:“禹王九鼎是夏朝初年大禹所制的华夏至尊神器,在古代是国的代名词,象征天命所归、王权至高无上、国家统一昌盛。
当年夏王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,下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,铸造了九只青铜鼎。然后又征集全国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我的女神是招魂师 最新章节第二九五章:禹王九鼎,网址:https://www.at88.net/84/84412/296_2.html 沙雕视频